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考点总结(8)
库存商品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包括库存的外购商品、自制商品产品等。
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在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视同本企业的产品,在本科目核算。
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商品及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商品,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其库存商品主要指产成品。产成品,是指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符合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视同本企业的产成品,所发生的支出,也在本科目核算。
(一)企业的产成品一般应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按实际成本核算的情况下,产成品的收入、发出和销售,平时只记数量不记金额。月度终了,计算入库产成品的实际成本。对发出和销售的产成品,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或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二)企业生产完成验收入库的产成品,按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等科目。
企业在销售产成品并结转成本时,应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从事商品流通的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从事商品流通的企业,其库存商品主要指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从事商品流通的企业购入商品抵达仓库前发生的包装费、运杂费、运输存储过程中的保险费、装卸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采购费用,不计入购入商品的实际成本,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的营业费用。
(一)库存商品采用进价核算:
1. 企业库存商品采用进价核算的,购入的商品在到达验收入库后,按商品进价,借记本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应付款项,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收回的商品,按委托加工商品的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
2. 销售发出的商品结转销售成本时,可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毛利率法等方法计算已销商品的销售成本,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企业结转发出商品的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库存商品采用售价核算:
1. 企业库存商品采用售价核算的,购入的商品到达验收入库后,按商品售价,借记本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商品进价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合计金额,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按商品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收回的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本科目,按委托加工商品的实际成本,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按商品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2. 销售发出的商品,平时可按商品售价结转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月度终了,应按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四、库存商品盘盈、盘亏的核算。
企业清查盘点中发现的库存商品盘盈,应按该商品的市价或同类、类似商品的市场价格作为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发现的库存商品盘亏或毁损,其相应的成本及不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在减去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等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属于其他情况的,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五、本科目应按库存商品的种类、品种和规格设置明细账。
六、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各种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售价。
相关文章
安徽阜阳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领取 (2011-12-15 11:06:12) |
广东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第二套全真卷及解析(案例分析题) (2011-12-15 11:05:32) |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考点总结(7) (2011-12-15 11:05:11) |
滁州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用书领取通知 (2011-12-15 11:04:40) |
广东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第二套全真卷及解析(简答题) (2011-12-15 11:04:01) |
安徽宣州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领取通知 (2011-12-15 11:03:39) |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考点总结(6) (2011-12-15 11:02:57) |
上海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精编笔记:试算平衡(2) (2011-12-15 11:02:56) |
广东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第二套全真卷及解析(判断题) (2011-12-15 11:02:47) |
蚌埠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突破1万人 (2011-12-15 11:02:42) |